过度喝牛奶或过度减肥都会引发贫血

    过度饮用牛奶容易引发缺铁性贫血,特别是对于儿童来说,虽然牛奶的营养价值很高,但是由于肠胃的吸收功能还不够强健,所以不但不能吸收牛奶中的营养物质,还有可能引发贫血。还有就是很多女性过度减肥,会使身体的营养摄入得到满足,使得缺铁造成贫血。

    新生儿出生时,从母体内获得一定量的铁质,以供最初几个月的生长发育之用。半年后,其体内的铁质已基本消耗殆尽,必须从食物中补充铁质。牛奶中严重缺铁,1升牛奶中仅含1毫克铁,而一个1岁的小儿每天至少需要58毫克铁,故以牛奶为主食的小儿,极易患“牛奶性贫血”。补血吃什么>>>

    据营养学家分析:牛奶中的铁仅为母乳中的1/5,且牛奶中的铁难以吸收。

    近年研究表明,“牛奶性贫血”的原因还有更为深刻的因素:

    牛奶中含有磷较多,它可与铁结合生成难溶于水的络合物,这也证明牛奶中铁的利用率很低。

    牛奶中的钙、钾、镁等微量元素的含量较多,它们可使胃内容物呈碱性,而碱性状态是不利于铁的吸收的。

    与铁相比,牛奶中的铜含量更少;铜是人体中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大部分以血浆铜蓝蛋白氧化酶的形式存在于血浆中,它能将人体不能吸收的二价铁离子,催化成可吸收利用的三价铁。

    换言之,牛奶中缺铜,导致铁不能正常吸收,也是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之一。

    “牛奶性贫血”的患儿只要及时治疗,可完全恢复正常,并不影响今后的生长发育。但治疗得晚的,将会影响今后的体格发育和智力发育,将遗祸终生!

    现在有很多人为了减肥,就不惜苦了自己的胃口,但事实是,节食往往不能带来苗条的身材,却引来了贫血,贫血看似一个很平常的症状,但是长期、严重的慢性贫血会导致心排血量增加、心脏增大或心功能不全,形成贫血性心脏病。

    贫血性心脏病应该如何诊断呢?

    长期慢性贫血患者血红蛋白接近或低于70g/L,并且具有下述一项条件,可以初步诊断贫血性心脏病或与其他心脏病并存:①影像学检查证明心脏扩大;②心电图呈缺血性ST-T改变或梗死样改变; ③诱发或加重心绞痛发作;④有心功能不全或充血性心力衰竭表现。

    贫血性心脏病确诊以后应该怎么治疗呢?

    治疗贫血

    心功能处于代偿者,视病情可给予补充铁剂(尤其是缺铁性贫血),如硫体恒健牌铁之源片,能有效帮助人体补铁补血。此外,右旋糖醉铁50mg肌注,每1-3日1次,直至贫血纠正。若因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所致巨幼细胞贫血,则可补充叶酸10-20mg,每日3次,维生素B12100-500微克,每日或隔日肌注1次。

    健康网的小编提醒您,安排好自己每天的饮食,使得摄入的营养均衡,不要过度饮用牛奶,也不要过度瘦身减肥,否则只会适得其反造成贫血。想要知道更多关于贫血的知识,可以看看:严重缺铁性贫血怎么办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 贫血 贫血的原因 治疗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