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贫血易引发心脑疾病

 

步入老年后,身体的各项机能都随之下降,容易患上老年人贫血症。老年人贫血危害大,易引发心脑疾病。因此当老年人才、出现贫血的症状时,要马上找出原因然后才去相关治疗措施。

 

老年人贫血的原因

 

老年性贫血以营养不良性贫血(44.4%)、慢性病性贫血(37.4%)多见,也有继发于慢性肾功能不全、肝病、内分泌等疾病的。目前,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注重健康长寿,有意减轻体重。但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及牙齿脱落等问题,人为控制肉蛋禽类的摄入或对蔬菜食品的加工过度,正是造成目前老年人贫血增多的一大原因。

 

贫血引发精神及心脑疾患

 

当老年人血色素在9g/L~11g/L属轻度贫血,一般无明显症状;当血色素在8g/L以下时,往往会有头昏、眩晕、倦怠、失眠、气短、踝部水肿等表现,严重者还可出现淡漠、忧郁、易激动甚至有幻想、幻觉、精神错乱等症状。贫血还会对机体的免疫功能产生影响,导致感染各种病原菌的几率增高。另外,贫血患者由于红细胞(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会导致机体各器官氧气供应不足,其中对心脏、大脑等缺氧耐受性差的器官危害尤其严重。如果机体长期处于慢性缺氧状态,会出现贫血性心脏病、缺氧性脑病等。

 

老年贫血有特点

 

一是数量大。我国目前大约有10%以上为老年人(1.3亿),其中贫血患者达50%~55%。也就是说,每两位老年患者中就有一位患有贫血。通过贫血这一线索,可以发现老年期血液系统或非血液系统的其他疾病。

 

二是漏诊率、误诊率高。老年患者多伴有心脑血管、消化、内分泌等其他内科疾病,症状多为胸闷、心悸、头晕、头痛、乏力、纳差、恶心、消瘦等,无特异性,且常因首诊于其他科室,而非血液科而漏诊、误诊。

 

三是易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一些老年贫血患者往往以神经、精神方面的首发症状而就诊,如淡漠、忧郁、易激动、幻想、幻觉等,甚至可出现精神错乱,也常因此而被误诊。

 

四是不易通过皮肤表现被发现。老年人由于皮肤色素沉着、眼睑结合膜多有充血等,使皮肤和黏膜的表现与贫血程度不相一致,往往容易漏诊。

 

五是对贫血耐受能力差。老年人由于各器官有不同程度老化,且常有心、肺、肝、肾及脑等脏器疾病,因而对贫血的耐受能力也相应降低,即使轻度或中度贫血,也可以出现明显的症状,特别是正在迅速发生的贫血。

 

六是诊治有困难。老年人贫血多为综合因素所致,有的患者既有胃肠道疾病,又存在叶酸、维生素B12吸收障碍,从而导致了营养不良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同时患者又患有慢性失血所致的缺铁性小细胞性贫血,因而在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方面均表现不典型,给诊治带来一定困难。

 

七是,容易发生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老年人由于免疫器官及免疫细胞活性都趋向老化等原因,使机体对正常组织失去自我识别能力,因而容易发生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专家强调,合理膳食,配合使用生血细胞药物,积极治疗原发病,定期进行体检,是预防和治疗老年人贫血不可忽视的重要措施。更多相关知识推荐阅读:老年人贫血会引发心绞痛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 老年人贫血的危害 老年人贫血 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