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患者如何养生保健?

 

铁缺乏会引发缺铁性贫血,患缺铁性贫血的患者会有头晕眼花、四肢无力等贫血症状出现,如果缺铁性贫血患者在生活中注意养生保健,能有效改善缺铁性贫血症状,那缺铁性贫血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健养生?

 

(1)病因预防和治疗

 

引起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主要有:①营养因素;②慢性失血;③吸收障碍。缺铁性贫血大多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应在易发生这类贫血的特殊人群中重视开展卫生宣教和采取预防措施。

 

(2)休息和运动

 

由于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患者常常不能耐受正常甚至剧烈的劳动和体育锻炼,容易出现头晕、目眩、恶心、心慌、气短等缺氧症状,对健康十分不利。但这并不是说,贫血患者绝对不能进行任何形式的体育运动和劳动,只能卧床休息了,应根据患者贫血的程度、年龄、体质和心肺代偿功能来决定患者的日常活动量,分别采用卧床休息、适当活动和运动等方式。

 

对于轻度贫血的年轻患者,鼓励参加一些运动量不大的体育锻炼项目,如短距离的慢跑、散步、快走、做广播操、练鹤翔桩气功、打太极拳等,时间以1小时为宜,以不产生上述缺氧症状为度,若感到疲劳、头晕、心慌等不适则停止活动;对中度贫血的年轻患者和轻度贫血的老年患者,以休息为主,运动和劳动应量力而行,如有可能可从事轻度的家务劳动如烹调、洗碗、洗衣、拖地等,因为适度的体育活动和劳动对缺铁性贫血的康复还是有一定益处的,可以增强体质,改善食欲,促进胃肠道对营养的吸收。严重贫血的患者应休息1至2星期,必要时卧床静养,待贫血症状好转后可起床活动,恢复期应注意适当休息与活动结合,逐渐增加活动量。另外所有贫血患者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重体力劳动等,以免加重心肺负担,影响胃肠道功能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利于身体健康的恢复。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 缺铁性贫血的保健 缺铁性贫血 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