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是如何使用阿胶补血的?

 

阿胶是常见的补血药,从古代到现代一直被人们所利用,那古代的人们是如何利用阿胶补血的呢?是否与现代的使用方法不同?一起来看看。

 

古代医经典籍论阿胶

 

编前语:汉代,《神农本草经》载,阿胶“主心腹内崩,劳极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痛,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轻身益气。”

 

东阿阿胶汉唐至明清一直是皇家贡品,对其主治功效,历代医家均有论述。

 

汉代时,阿胶为临床常用之品,多取其滋阴补血、安胎止血之效。仅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中,应用阿胶的方子就达 12 种。

 

《伤寒论》有治疗阴虚阳亢、心烦不得卧的黄连阿胶汤,即用阿胶9克,配以黄连 5 克,黄芩、芍药各 9 克,鸡子黄 2 枚。此方取阿胶滋阴之功,实为后世用于治疗阴虚之证的范例。同书的炙甘草汤,方用炙甘草 12 克,台参、阿胶、麻仁、桂枝、麦冬各 9 克,生地黄 20 克,生姜 6 克,大枣10枚,酒水各半同煎,分服。全方益心气、养心血、振心阳、复心脉,亦是用阿胶滋阴补血的先驱。

 

又如《金匮要略》中的胶艾汤,用川芎、甘草各 6 克,阿胶、艾叶、当归、芍药各 9克,干地黄 12 克,水煎去滓,放入阿胶溶化温服。治妇女冲任虚损所致的崩漏下血,月经过多,淋漓不止;产后或流产损伤冲任,下血不绝 ;或妊娠下血,腹中疼痛者。诸证病情虽有不同,但都以出血为主要症状。该方取用阿胶,既有止血之功,又有补血之用。更与暖宫止血的艾叶配合,成为调经、安胎及治疗崩漏、胎漏的要药,亦为后世养血止血、调经安胎的祖方。

 

晋唐时期,阿胶的显著疗效和“岁常煮胶以贡天府”的影响,对后世将其视为调补馈赠之品,起到了一定作用。

 

唐《药性论》称阿胶“主坚筋骨,益气止痢”。《千金食治》又谓其“治大风”。这个时期,既取其做补益药饵以食疗,又常取其止血以治疗出血诸症。

 

唐代《元和郡县志》记载,太宗时,派遣大将尉迟恭光临东阿县,封存阿井,宣布至此之后,当地闲杂人等一律不得私启井封,制造阿胶,否则杀无赦,只有官家才可以“启封而取水”、“熬胶进贡”。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 阿胶补血 补血药 补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