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早产儿贫血的护理方法

 

在医学的角度来看,宝宝在母亲体内还没有达到37周就出生,就是早产的婴儿,对于早场的婴儿要特别注意护理,否则会很容易患上一些疾病,比如贫血就是其中一个,下面就来分享一下预防早产儿贫血的护理方法。

 

胎龄越短,婴儿体重越小身长越短。胎龄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称为早产儿或未成熟儿。那么早产儿都会贫血吗?大部分的专科医生都认为早产儿大部分都会有贫血现象,生后头2周静脉血红蛋白(Hb)低于130g/L(13g/dl),或毛细血管Hb<145g/L(14.5g/dl),可诊断为新生儿贫血。

 

新生儿贫血可由于失血,溶血和红细胞(RBC)生成低下所致。失血可发生在出生前(胎-胎盘,胎-胎,胎-母输血),出生时(脐带破裂,前置胎盘)和出生后(颅内出血,内脏破裂)。溶血最常见的原因是母子血型不合,也可由母亲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宫内感染和新生儿RBC膜或酶缺陷所致。RBC生成低下在新生儿期极为罕见。

 

贫血的临床表现:急性贫血通常由失血引起,常有苍白,气促,心率增快和低血压,红细胞压积(HCT)起初可正常,但由于血液稀释可在6h内下降。慢性贫血可有苍白,但因代偿而无临床窘迫症状,肝脾可肿大,部分患儿可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

 

生活护理:

 

1、急性失血时的急诊处理:若患儿已休克,立即输注15—20ml/kg5%白蛋白,生理盐水或全血,以恢复血容量至正常。由血型不合溶血病所致的慢性重度贫血需通过早期换血来纠正。

 

2、非紧急情况下,贫血可通过输注浓缩RBC来纠正。输血指征:①在72h之内累计抽血量>血容量10%;②急性贫血患儿Hb<130g/L(HCT<0.4);③慢性贫血患儿Hb<80—100g/L(HCT<0.25—0.30)和临床有提示贫血的体征(气促,心动过速,反复呼吸暂停,需吸低流量氧,喂养困难,体重不增等)。

 

3、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可提高早产儿Hb水平和减少输血次数,但不能根除早产儿对输血的需要。剂量每次200—250u/kg,每周3次皮下注射。应同时应补充铁剂4—8mg/kg.d(至少2mg/kg.d)。

 

4、营养补充

 

(1)铁剂:早产儿生理性贫血的原因与铁无关,但在出生2—3月后早产儿铁储备降低,应在生后4—6周开始补铁,剂量每天1—2mg/kg。

 

(2)VitE母乳和现代的配方乳中都含有足够的VitE和低含量的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因此VitE缺乏已很少发生。

 

(3)叶酸:母乳和配方乳中都含有足够的叶酸,因此一般不须补充,除非特殊饮食(如苯丙酮尿症和枫糖尿病)的婴儿才处于叶酸缺乏的危险。

 

这些方法除了可以预防早产儿贫血之外,正常的宝宝的家长应该也要注意,并不是说早产儿就会患上贫血,也不一定说正常出生的宝宝就不会患上贫血,关键还是要看家长有没有护理到位。想要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看看:缺铁性贫血的症状及预防方法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 早产儿贫血 预防贫血 贫血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