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夏 2013-06-03 21:22:23
缺铁性贫血是常见的贫血类型,特别是女性、儿童、孕妇等较容易患上,所以很多人都知道要预防贫血,那么如何防治缺铁性贫血呢?具体的方法可以听小编慢慢道来。
缺铁性贫血(IDA)是指各种原因缺铁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引起的贫血。营养性贫血是指营养因素(主要是铁摄入不足)造成的铁缺乏(ID)引起的贫血。IDA在全世界普遍存在,WHO的资料表明,影响到全球30%的人口,尤其是儿童(特别是婴幼儿)和孕妇,分别占其总数的50%和40%。临床上将IDA分为ID、缺铁性红细胞生成(IDE)和IDA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储铁减少期,是ID的早期阶段,有铁相对摄入吸收不足的病史。第二阶段为IDE期,是缺铁的中期表现,除了储铁减少或缺乏外,转运铁也减少,此时红细胞摄入铁较正常减少,但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减少尚不明显。第三阶段是IDA期,为缺铁的晚期阶段。
1、ID和IDA的概况:因大多数患儿都在社区、基层医院就诊和治疗,导致综合性医院的年轻医生对该病缺乏足够认识和亲身体会,又因其治疗相对容易,所以重视程度不够。IDA发病率高,影响人群广泛,近年来,国内进行的7个月至7岁儿童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ID患病率为32.5%,IDA患病率为7.8%,局部地区的发病率甚至达到20%-50%。ID除了导致IDA外,还会导致机体多种代谢紊乱,影响免疫、胃肠道及内分泌等系统功能。生长发育方面的研究表明,缺铁组儿童在写作、阅读、数学、运动能力、空间记忆等方面与非缺铁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同时易于出现焦虑、失落、沮丧等情绪。提示缺铁可导致婴幼儿智能发育落后和行为异常改变,并可能对儿童脑发育造成永久性影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婴幼儿以及学龄前儿童的IDA可导致儿童的生长发育发生严重损害。
2、ID和IDA的原因:病因调查显示:主因是辅食添加晚、添加的饮食结构不良(添加面汤谷类食物占得比例大,肉类添加少);部分孕母膳食结构不平衡、孕母即患IDA,胎儿先天储铁不足;学龄前儿童30%是由于偏食。不同年龄组儿童ID患病率均明显高于IDA患病率,说明隐性缺铁已成为营养性ID的主要问题,因容易被忽视而得不到及时纠正。这些数据提示,不能将贫血作为ID的标准,不能出现IDA时才引起重视。
3、IDA早期的临床症状:ID的早期表现不典型,容易被忽略。常被家长认为是感冒、挑食或学习不认真,多未就诊。年长儿在家长的追问下才可以描述头晕、眼花、耳鸣等症状。少见的特殊表现应引起医生的注意:毛发干枯脱落,指(趾)甲缺乏光泽、薄脆易折以及异食癖(喜食墙土、煤球、生米等)、吞咽困难在我国少见。IDA轻时可呈正细胞正色素性,重时呈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红细胞分析显示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0fl,平均血红蛋白量(MCH)<27pg,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0%,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增高〔正常为(13.4+-1.2)%〕。
4、 IDA的治疗:如果达到诊断IDA的标准,建议补充铁剂治疗,尽快改善症状。如果仅仅诊断ID,可先饮食治疗。补充铁剂是治疗小儿IDA重要而有效地措施。部分铁吸收不良和丢失铁过多的患儿,应以治疗原发病为主。
5、 IDA的预防:IDA是可以预防的,从我国现状来看,婴幼儿在成长的每个阶段,家庭均需要采取补铁措施。母孕期开始,准妈妈就要加强鱼、蛋、肝、豆类、木耳、青菜等富铁食品的摄入,供婴儿4-5个月的生长消耗所用;提倡母乳喂养,牛奶要煮熟,做好喂养指导,无论是母乳或人工喂养的婴儿,均应及时添加含铁丰富、铁吸收率高的辅助食品,如精肉、血、内脏、鱼等,并注意膳食合理搭配。早产、低体重儿出生2个月后要提前加入辅助食品,5-6个月后,要加入蛋黄、鱼泥、肝泥、肉末等含铁较多的食物,并逐渐增加绿色蔬菜、水果泥等。对较大的孩子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所摄入富含铁质、维生素C的食品及动物性食品。喂养方式的改进是预防ID及IDA最简便易行、有效的措施。
微微健康网的小编提醒:先要懂得缺铁性贫血的危害和造成的原因是什么,才能知道要如何进行预防,用更加准确的方法把贫血拒之门外!想要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看看:缺铁性贫血的症状及预防方法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