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贫血的食疗

贫血的发病率极高,我国7岁以下小儿贫血发生率为40%。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调整,贫血是可以预防的。下面介绍几道味道好又补血的食疗方法,帮助宝宝再不贫血。

【鲜茄肝扒】

原料:

猪肝100克,紫心番薯250克,番茄2只,面粉50克,生抽、盐、糖各适量,淀粉少许,花生油500克(约耗50克)。

制作:

1、猪肝用盐腌10分钟,用水冲后,切成碎粒。

2、番薯连皮洗干净,整个放在水中煮软,捞起剥皮,压成泥状,加入肝粒、面粉,搅拌成糊状,用手捏成厚块,放进油锅中煎至两面呈金黄色,为肝扒。

3、番茄切成块,放入油锅中加生抽、盐、糖略炒,将淀粉芡汁淋在肝扒上即成。

温馨提示:

婴儿出生六个月后易发生贫血,此菜肴含铁、维生素丰富,尤以肝含铁多,可帮助构成红血球中的血色素。适合6~12个月的宝宝和学龄前儿童食用。


【脊肉粥】

原料:猪脊肉100克粳米100克食盐香油川椒粉各少许

制作:先将猪脊肉洗净切成小块放锅内用香油炒一下然后加入粳米煮粥待粥将烂熟时,加入盐胡椒粉调味再煮沸即成

温馨提示:

猪脊肉是指猪脊背上的精肉,古代人将其作为药用,其性味甘平,猪瘦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并含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等营养成分,可防止发生营养不良。此粥味道极好,补益人体,小儿常食可防止发生贫血。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 小儿贫血的食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