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30 14:30:01
为了便于诊断,我们将再生障碍性贫血分为了急性和慢性。这两种不通类型的病人在诊断的时候一定要区分开,专家说,两种类型在临床上的危害和症状是有所差别的。依据病症进展的快慢、严重性及其病变普遍程度的不同,临床实践表现也互异。
1.急性型多见于儿童和青壮年,并且男多于女。起病多急骤,常以贫血显著或出血严重为主要特点,少数以高热并发感染为主要临床实践表现。出血不但表现在皮膜粘膜出血,还常有内脏出血,如呕血、便血、尿血、子宫出血、眼底出血及颅内出血,后者常为本病的死亡原因。
2.慢性型成年人多于儿童,男多于女,起病多缓慢,常以贫血得病。出血程度较轻,很常见的出血位置有皮下、鼻粘膜及齿龈,女性朋友可有月经由多,很少有内脏出血,感染少见且较轻。
上面两型共有体征均有贫血面容,睑结膜及甲床苍白,皮肤组织可以看到出血点及紫癜,贫血重者,心率增快,心尖区常有紧缩期吹风样杂音,通常无肝脾肿大。
另外需要大家注意的一个是:中、重贫血会引发贫血性心脏病;反复多次输血易感染并得病毒性肝炎等病毒性疾病,而大量输血可引发血色病;感染无法趁早控制,可并发败血证甚至是发生感染中毒性休克。颅内出血是危及病人生命的最重要并发症之一。
那么我们该如何治疗急性和慢性再障呢?虽然症状有所不通,但是治疗大同小异。这种病在以前被人们认为是不治之症,但是现在已经出现了很多的治疗方法,其中不乏一些有特色的治疗方法,比如干细胞方法。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 如何区分急性和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