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08 06:30:01由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廖清奎教授主持研究的课题《一氧化氮在慢性炎症性贫血铁代谢紊乱中的作用》,近日通过四川省科技厅组织的函审鉴定。 慢性炎症性贫血是慢性病贫血(acd)的一种主要类型,危害较大,长期以来有关该病的贫血机制一直不太清楚。以廖清奎教授为首的课题组通过对acd时异常增高的一氧化氮(no)在导致机体铁代谢紊乱和贫血中的作用进行系列研究,取得了以下重要进展。 通过反复注射福氏完全佐剂的方法,在国内首先建立了慢性炎症性贫血的大鼠动物模型;在国内首先建立了铁效应元件(ire)与铁效应元件其蛋白(irp)间结合活性测定的凝胶滞留法,解决了研究acd细胞铁代谢紊乱转录后调控机制的关键技术;通过对acd模型大鼠的no、nos与多项铁代谢指标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后发现:acd时no、nos异常增高,多项铁指标呈铁紊乱表现;通过对ire/irp结合活性、irpzmrna水平进行测定后发现:acd时ire/irp结合活性显著增高,但irpzmrna水平较正常组明显降低,推测这可能与acd时发生铁代谢紊乱有关,为解释acd时发生铁代谢紊乱的机制提供了一条新思路;通过设立acd+nos抑制剂处理组,发现nos抑制剂在抑制nos酶活性的同时可显著改善acd模型大鼠的铁代谢紊乱和贫血状况,从而为acd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新方法。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 17日慢性炎症性贫血研究获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