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手 “背后的利益黑幕:病房竟成走私药品销赃地

本报10月26日刊发的《药品走私黑手伸进病房》,披露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儿科中心医生与不法药贩联手,临床大量使用走私药,使医院病房成为走私利益链的终端。报道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强烈反响,不少读者致电本报,呼吁一追到底,揭开事件背后的利益黑幕。

走私药品渗入病房,绝非个别医院的个别现象,而已成为药品走私利益实现的重要渠道

“按照医生的要求,买这些走私药品一共花去我们12万元”;“大量的非医院药品,大约用了10万元人民币,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些药都是非法的”……记者开始调查走私药品两个月来,从河南到广东,一位又一位患者或家属的证言让记者震惊:走私药品正似一股强劲的潜流,突破道道关卡,最终走入众多知名医院的病房,并被堂而皇之用于临床。

我国有关法规对药品流通的各个环节都有着相当严格的规定,对药品走私更有着一套严密的防范措施。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走私药品在病房被临床使用,绝非个别医院的个别现象,总体数量相当惊人。不少患者在知情或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医生诱导或者要求,花费数万元乃至数十万元购买走私药品,已不再是什么稀罕事儿。

此前本报披露了河南省某三甲医院,主治医生要求患者大量购买走私药品。目前,当事医院的有关责任人已经受到处分,有关部门对走私链条的追查也正在进行之中。在这起案件中,一名白血病患者在医生的要求下,从医生联系的医药公司销售人员手中,购买了十万元之巨的药品,其中一些进口药包装盒上没有进口注册证号,没有中文药品名、商品名和中文说明书。经药监部门认定,这类药品来自走私。据记者调查,类似现象涉及河南省会多家医院,而且药贩子向记者承认,他销售这些药品已经数年,药品来源在广东。

记者在广东的调查结果更为严重。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类似情况持续时间更长,数量更大,牵涉患者更多。地中海贫血患儿栋栋的母亲曾女士告诉记者,根据主治医生朱为国的要求,她从医生指定的药贩子王华手中购买了价值12万元的走私药品,并且朱为国明确告知,这些药品来自走私。另一位患者家属也向记者证实其曾购买4.4万元的走私药品。

走私药品身份非法,一律按假药论处,那么这些走私药品是如何进入医院并用于临床的呢?曾女士告诉记者:“医生给我列了一个单子,要我买这些药,然后拨通手机,叫来药贩子王华。随后王华就背了一个背包,把药交给护士用上,然后我去银行取钱汇到指定的账户或者直接交给药贩子,一般打个收条。”

类似情况在珠江医院是否只有一例?为调查真相而和该院患者广泛联系的曾女士告诉记者:“几年来,每位患者都被迫从其手中购买几万元至几十万元不等的走私药。”而主治大夫朱为国也向记者承认:“我们几年来每个患者都这样用。”类似现象是不是只有在珠江医院发生?朱为国说:“广东各大医院都一样,像南方医院、中山医院、妇婴医院,都是王华这样送药。”

临床大夫用热心推荐、循循诱导,甚至变相胁迫的方式,促成走私药品在医院完成交易,最终实现走私行为非法暴利

国家有关部门为了严厉打击药品走私活动,进行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为何走私药品还是“安然无恙”地进入医院病房了呢?

医生与药贩内外勾结是主要原因。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些贩卖走私药品的药贩子往往和医院的医生非常熟悉,甚至以朋友相称。二者勾结,走私药品从不法药商手中到医生临床使用,没有过多的中间环节,这样就使走私药品渗入医院非常隐蔽,从而降低了风险。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 "黑手"背后的利益黑幕:病房竟成走私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