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缺铁有什么症状


缺铁性贫血是婴幼儿常见病之一,它是由于缺乏造血所必须的铁而引发的。据调查发现,6岁以下婴幼儿贫血发病率为20%~40%,除新生儿之外,只要血红蛋白低于110克/升时,就可以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引起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主要有:

 

① 婴幼儿生长发育快,铁的需要量增加,尤其是早产儿。

 

② 饮食中缺铁。婴儿3~4个月以后,来自母体的铁已用尽,而以乳类为主的饮食中含铁量极少,不能满足其生长需要。

 

③ 铁的过多丢失,如肛裂、肠息肉、钩虫病等引起的少量、慢性失血。

 

④其他如腹泻、急慢性感染等。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症状通常表现为:皮肤粘膜苍白,以口唇、指甲床及口腔粘膜最明显;平易感疲乏、少动;有厌食,甚至出现异嗜癖(喜欢吃土壤、墙壁灰等)。严重的贫血会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心脏扩大等。而且患儿在出现贫血之前,已有烦躁不安、多动、留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记忆差、智商低等表现,但这些表现往往未能引起家长的留意及重视。

 

在冬天,铁可以帮助宝宝抵御严冷,所以缺铁的宝宝会比健康的宝宝更怕冷,更轻易感冒和生病。并且缺铁的宝宝会疲乏无力,面色苍白,皮肤干燥、角化,毛发无光泽、易折、易脱,指甲条纹隆起,严重者指甲扁平,还轻易得口腔炎。

 

妈妈们要留意观察宝宝是否缺铁,可以观察宝宝脸色是否苍白,脸色苍白多数是由于贫血引起,还可以看看宝宝的口唇、眼睑、甲床(指甲或是趾甲覆盖的那块皮肤)是否苍白。缺铁会影响宝宝的免疫力,可发生缺铁性贫血。

 

宝宝逐日所需要的铁为10毫克,在自然食品中,有大量含铁的果蔬肉类,可以通过它们获得足够的铁,而且食补是最安全的。

 

铁的主要来源是动物的肝、心,还有鱼、瘦肉、蛋黄等,在植物性食品中有大豆、绿叶蔬菜、紫菜、黑木耳、南瓜子、芝麻等。蛋黄比较轻易消化,是宝宝比较理想的补铁食品。另外,动、植物食品混合吃,铁的吸收率可增加1倍,由于其中所含有的维生素C能够促进铁的吸收。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 小儿缺铁有什么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