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02 17:01:41
缺铁性贫血逐渐成了人们健康的隐患。一项来自2002年我国营养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国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20。1%,其中两岁以内婴幼儿和60岁以上老人贫血率分别为31。1%和29。1%。全国至少有3亿多人患有缺铁性贫血。专家指出这和我们的膳食结构、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那么,哪些饮食习惯会使人体内的铁元素流失呢?
留意少饮茶、多吃动物性食品
从饮食习惯来看,饮茶和吃大量的蔬菜是我们大多数居民的饮食习惯。茶叶和蔬菜中含有较多的磷酸盐、草酸盐和单宁等,这些物质可与铁形成难以溶解的化合物,会影响铁的吸收。所以,固然饮茶、吃蔬菜不是坏习惯,却也成为造成我们铁缺乏的重要原因。
从膳食结构上来看,我们的日常饮食一直以植物性食品为主,而植物中的铁含量并不低,占到膳食总铁摄进量的85%以上,比例虽大却多为非血红素铁。人体对这种铁的吸收率很低,均匀不足5%,而且,植物性食品中还含有大量抑制铁吸收的植酸、多酚类物质。在我们的饮食中摄进量相对较少的动物肝脏、全血、肉类中却含有大量易被人体吸收的血红素铁。
用铁锅、吃菠菜不能达到预防缺铁目的
人们都知道吃菠菜、用铁锅、吃蛋黄可以补铁,可专家表示人们对这几种物质还存在熟悉上的误区。
从一项最新的食品成分测定结果和食品成分表数据来看,菠菜的铁含量在叶菜中只处于中等水平(2.9毫克/100克),而且菠菜中的铁是以无机铁的形式存在,轻易和植物中的酸类结合天生植酸铁、草酸铁等,人体不太轻易消化吸收。
蛋黄的含铁量为6.5毫克/100克,但由于蛋黄中存在磷蛋白和卵黄高磷蛋白,与铁结合天生可溶性差的物质,所以根据测算蛋黄铁的实际吸收率还不足3%,人们每吃一个蛋黄才能从中吸收0.048毫克的铁。
铁锅是我们生活中使用最多的一种烹调工具,通过微小铁屑的脱落和铁的溶出可以增加食品中的铁含量。这样做虽好,但是铁锅中的铁元素多为元素铁,人体的吸收率有限,仅靠铁锅是不能达到治疗和预防人体的缺铁性贫血。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循序渐进补充的,这种补铁方式更科学。要想补铁,可以通过多吃肉类、动物的血和肝脏来增加铁的吸收率,但也不要过量的食用,要科学的饮食,保持营养的均衡。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 哪些饮食习惯引起铁的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