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贫血了怎么办?有是还呕吐?
贫血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症状或综合征。根据外周血红蛋白或红细胞数可将贫血分为轻、中、重、极重四度。
诊断贫血的标准:新生儿:小于145g/L;6岁以下:小于110g/L;6岁以上:小于120g/L,就可以诊断为贫血。 [编辑本段]常见小儿贫血发生的原因有: ①造血不良引起的贫血,如缺乏性造血所需的叶酸、维生素B12、铁等物质,或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恶性肿瘤、血液病等均可导致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
②溶血性贫血,可由红细胞内的异常因素或红细胞外的异常因素引起红细胞的大量破坏溶解,而导致贫血
③失血过多引起的贫血,可有急性失血如创伤大出血、出血性疾病等,慢性出血如溃疡病、钩虫病、肠息肉等导致的贫血。
贫血的症状与其病因、发生急缓和程度轻重有关。一般皮肤、黏膜苍白为突出表现。患儿可出现心跳过快、呼吸加速、食欲减退、恶心、腹胀、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易激动等症状。病程较长的患儿还可出现易疲倦、毛发干枯、营养低下、体格发育迟缓等。血液检查、骨髓涂片检查等可帮且诊断。
[治法]:养血益气,健脾益肾
黄芪10 党参10 熟地12 白术10 当归6 砂仁3 鸡血藤15 生地10
炙甘草5 淮山12 枸杞子12 红枣5枚 山萸肉8 首乌10 白芍10
1.用手指掐揉神门、大陵、手心、肾2,反复操作5分钟。
2.用手指点揉手背腕横纹外侧端凹陷处阳谷和足三里,反复点揉3分钟。
3.用两手沿脊柱两旁由下而上速续地捏拿患儿肌肤,两手交替边捏拿边向上推进,自尾骶部开始,捏拿至枕颈部,反复操作3~5遍。
4.用单手四指罗纹面,绕肚脐周围作顺时针摩腹5分钟。
上述方法每次反复操作两遍,每日两次。 [编辑本段]小儿贫血的病因分类 这种分类是根据疾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类,故对诊断和治疗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造成贫血的原因是由于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二者不平衡所致,据此将贫血分为失血性,溶血性和造血不良三类:
(一)失血性
1.急性失血 如创伤大出血,出血性疾病等。
2. 慢性失血 如溃疡病、钩虫病、肠息肉等。
(二)溶血性
1.红细胞内的异常(内因性)
(1)红细胞膜缺陷 如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
(2)红细胞酶缺陷 如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症、丙酮酸激酶缺陷症等。
(3)血红蛋白合成与结构异常 如地中海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2、红细胞外异常(外因性)
(1)免疫因素 存在有破坏红细胞的抗体,如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所致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
(2)感染因素 因细菌的溶血素或疟原虫等对红细胞的破坏。
(3)化学物理因素 如苯、铅、砷、蛇毒、烧伤等可直接破坏红细胞。
(4)其他 如脾功能亢进。
(三) 造血不良
1.缺乏造血物质 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骨髓抑制 先天性再生低下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恶性肿瘤,血液病等。
以上两种分类法各有其优缺点,目前国内外多采用病因分类法。由于形态分类可用于推断病因,对病因诊断起辅助作用。因此,可互相补充。
[1]? [编辑本段]小儿贫血的临床表现 小儿贫血的临床表现与其病因,程度轻重、发生急慢和年龄等因素有关。一般而论,急性的贫血如急性失血或溶血,虽贫血程度较轻,亦可引起严重症状甚至休克。而慢性贫血,早期由于机体各器官的代偿功能较好,可无症状或症状较轻,当代偿不全时才逐渐出现症状。
小儿对慢性贫血的耐受性一般较成人为大。个别慢性贫血患儿(如重型β-地中海贫血),在重度贫血时仍可走路上楼。由于红细胞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输送全身,贫血时,血液含氧量减少而呈低血氧症,这就引起组织与器官功能减退而产生各系统症状。主要临床表现可分为三方面;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
小儿贫血了怎么办?有是还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