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贫血殃及下一代

  家庭生活中往往是这样 ,父母竭尽所能来为孩子提供充足的营养 ,却很少意识到 ,孩子的生长发育与母亲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令人忧虑的是 ,据最新调查表明 ,我国育龄妇女缺铁性贫血状况严重 ,其中约 1/3未孕未哺乳妇女贫血 ,近一半孕妇及哺乳妇女贫血 ,她们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婴幼儿的生长发育。

 

  育龄妇女贫血危害自身和下一代

 

  缺铁性贫血是常见的营养性缺乏病。育龄妇女贫血率是反映妇女营养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育龄妇女由于月经、妊娠、分娩、哺乳、避孕等多种原因 ,成为贫血高发的特殊人群。育龄妇女 ,尤其孕妇贫血将影响自身健康 ,如易疲劳 ,体力下降 ,严重时还会发生贫血性心脏病等。研究证实 ,缺铁性贫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 ,发展中国家孕产妇的死亡 40%与贫血有关。

 

  孕妇贫血易导致早产及新生儿低出生体重 ,母体贫血还可直接导致其胎儿肝脏贮存的铁量不足 ,使婴儿易发生贫血 ,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健康。因此 ,育龄妇女贫血 ,尤其孕妇贫血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及《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均将增加妇女营养、减少孕妇贫血作为发展战略目标之一。

 

  我国育龄妇女贫血状况堪忧

 

  19 9 8年以前 ,我国一直未进行过育龄妇女的全国性调查。为了解中国育龄妇女及孕妇贫血情况 , 19 9 8年 ,卫生部委托首都儿科研究所与 11省妇幼保健院开展了育龄妇女贫血情况调查 ,共抽取 11个省 44个市县 ,用统一配置的血红蛋白分析仪及试剂进行检测。共调查 15— 49岁育龄妇女 19 185人 ,其中未孕未哺乳妇女 12535人 ,哺乳妇女1474人 ,孕妇 5176人。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 ,孕妇血红蛋白 <11克 /公升为贫血 ,未孕妇女血红蛋白 <12克 /公升为贫血。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全国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率如下 :未孕未哺乳妇女为 35. 6% (城市 26. 6% ,农村 37. 7% ) ;哺乳妇女 47. 6% (城市 43. 9% ,农村 484% ) ;孕妇 42. 1% (城市 35. 5% ,农村 43. 6% )。全国育龄妇女血红蛋白平均值如下 :未孕未哺乳妇女为 12. 5克 /分升 (城市 12. 7克 ,农村 12.2克 ) ,哺乳妇女 12. 1克 /公升 (城市 12. 5克 ,农村 115) ,孕妇 11. 4克 /分升 (城市 11. 6克 ,农村 11. 1克 )。

 

  以上资料表明 ,全国约有 1/3的未孕未哺乳妇女贫血 ,而哺乳妇女及孕妇近一半贫血,我国育龄妇女的贫血状况比较严重 ;哺乳母亲及孕妇贫血情况更为严重 ;农村育龄妇女贫血情况较城市妇女重 ,血红蛋白均值表明 ,农村育龄妇女基本处在贫血状况下。

 

  国际资料表明 ,工业化国家孕妇贫血患病率为 13% ,美国为 17% ;发展中国家孕妇贫血患病率为 40%— 80%。我国孕妇贫血患病率 42. 1% ,相当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为工业化国家孕妇贫血率的 3倍多。我国四类县 (贫困县 )未孕未哺乳妇女 ,哺乳妇女及孕妇贫血率均为 60%以上 ,尤其哺乳妇女贫血率高达 75. 9 % ,说明贫困地区妇女贫血情况十分严重 ,必须加以解决。

 

  育龄妇女贫血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全国轻中重度贫血构成情况是 :未孕未哺乳妇女分别为 56. 1%、 41. 8%、 2. 1% ;孕妇分别为 56. 4%、 41. 7%、 1. 9%。哺乳妇女分别为 38. 3%、 56. 4%、 5. 3%。未孕未哺乳妇女及孕妇贫血中 ,中重度占近一半 ,而哺乳妇女占近 2/3。中重度贫血是必须予以治疗的。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 妇女 贫血 哺乳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