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的护理

  贫血是一种症状,是由于缺氧、营养及血循环障碍引起的各系统的机能障碍,因此贫血症状常表现在其他系统,例如,神经系统方面:全身衰退弱,容易疲乏,头痛、头晕、昏厥、耳鸣、眼花、注意力和记忆力不佳、不安和嗜眠等;循环、呼吸系统方面可有呼吸困难,心悸、心绞痛、间歇性跛行及心力衰竭等;消化系统方面可有厌食、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便秘、舌部烧灼感、舌痛、吞咽困难等,还可有其他系统的相应症状。

  休息与活动:休息可减少氧的消耗。根据患者贫血的程度及发生速度制订合理的休息与活动计划,取得患者的合作,逐步提高患者的活动耐受水平。轻、中度贫血患者或缓慢发生贫血的患者,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不加重症状为度,待病情好转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防止碰、撞、跌交等。不宜使用锐利的工具,如小刀等,以免刺伤后出血。教会患者在活动中自测脉搏,P≥100次/分,应停止活动。必要时在患者活动时给予协助,防跌倒。重度贫血伴显著缺氧症状者应卧床休息,减少心脏负荷,减轻组织耗氧,同时抬高床头,利于肺扩张,以及肺泡内气体的交换,改善临床症状。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

  饮食:由于贫血引起组织缺氧,血中酸性代谢产物增加等因素,可引起消化道症状。按不同病因制订饮食计划,给予易消化、富于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饮食,对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应给予以含铁质多,维生素B12和叶酸丰富的饮食,如新鲜蔬菜、水果、肉、蛋、肝、豆类、木耳、香菇及海带等食物。在溶血性贫血患者的饮食中应避免一切可能诱发溶血的因素。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