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生血颗粒治疗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儿童的常见病, 主要发生在6 个月~ 3 岁的婴幼儿, 具有小细胞低色素性、血清铁和运铁蛋白饱和度降低、铁剂治疗效果良好等特点。缺铁性贫血常表现为面色苍白, 食欲减退, 活动减少, 生长发育迟缓, 免疫功能降低, 还会影响智能发育, 严重并发贫血性心脏病死亡。因此, 发现缺铁性贫血要及时纠正。

  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陈春宝主任解释,目前治疗缺铁性贫血主要是口服西药、口服中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西药治疗主要是补充铁剂, 起效快, 但服药后易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 出现呕吐、腹泻等。中医认为, 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脾虚则药物治疗, 但见效慢。中西医结合能发挥各自优势, 又克服了彼此的不足之处, 中西药合用, 标本兼治。

  研究显示, 服用铁剂和维生素C 治疗缺铁性贫血疗效肯定, 但铁剂有异味, 胃肠道刺激性大, 易出现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 患者依从性差, 影响疗效, 部分患儿因服药困难及胃肠道反应而中断治疗。服用健脾生血颗粒治疗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疗效显著, 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服用硫酸亚铁和维生素C 治疗。

  该药以中医经典方参苓白术散 和 四君子汤为基础, 配以􀀂- 环糊精包埋的硫酸亚铁和维生素C。方中中药主要成分有党参、茯苓、白术、鸡内金等以健脾益气养血; 党参具有补中益气, 健脾益肺的作用; 茯苓健脾宁心; 白术健脾益气, 固表止汗; 而鸡内金则有健胃消食的功效。

  诸药合用健脾和胃, 改善吸收功能, 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摄入, 通过益气养血改善生血环境, 提高造血功能, 同时也减轻了贫血的心慌、多汗等症状。山药、麦冬、五味子酸甘养阴, 益胃阴, 养脾肾, 龙骨、牡蛎、龟板潜阳填髓, 益肾平肝。诸药合用, 共奏健脾和胃、益气养血之功, 方中补充硫酸亚铁, 并加补维生素C,西药补铁, 提供造血原料。

  (责任编辑:李红炜)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